I want to be a complete engineer - technical genius and sensitive humanist all in one!

Wednesday, May 11, 2011

项目反思

为何那么多人会郁郁不得志呢?各方面的原因:性格的缺陷,行事方式的不足,个人能力的不足,外部条件的不成熟等等,怪咎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似乎也说的过去。这些使其不得志的原因若其没有意识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的话,不得志将伴随其一生,其也将一生不得志。若这些人侥幸得志,很大程度上,他们将祸害一方。

或许这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道理。

我参与先前雇主公司的一个大型研发项目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特在此撰文以勉励自己,希望能够从以往的先驱者身上学到经验和教训。

作为公司的前雇员,我参与了M项目从最早可行性论证到市场调研再到产品研发、测试、产品化整个过程,并担任M项目的软件开发代表,全权负责项目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工作。

我把项目中有意义的片段记录下来,优秀的地方要牢牢记住,活学活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大优秀的地方要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如果自己是负责人,自己应该怎么办?

算是留给自己的警示和纪念吧。

1, T

T君来自26公司,自言是一个不得志的人。

T君有超过15年数字前端设计经验,是一名老练的数字前端设计工程师。

T君认为其在26公司的境况是“伯乐不识千里马,子期难懂俞伯牙”。一直很郁郁,与之同年的兄弟都升迁部长,而其公司的导师更是高升微电子研究院院长高位,自己却仍困守个工程师一职。

穷则变,变则通......通就一定久吗?

在求变中T君来到这家公司。

对T君的点滴认识:刚不足柔亦不足。

2, Z

Z总是个副总,是公司五大研发部门之一的总负责人。

Z总的管理哲学是中庸之道,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是部门和谐。

Z总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听好消息。

我所在的公司是家具有国企背景的芯片设计公司。

公司忠实的继承了国人内斗的光荣传统并发扬光大。

在公司政治斗争中失利的Z总亟待改变这种这种不利于自己的态势(缘于另外一个产品部门太过强势的进攻,其最高负责人Y总之特点:刚有余柔不足,看来刚还是胜柔的),同时也为了增强自己阵营的底牌,急需要开发出一款杀手级应用芯片,从而依靠这款新品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出发点是好的,起码想到用过硬的产品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点还是可取的、值得赞扬的。

在此情景下,T君被Z总从26公司挖过来委任为项目经理,负责一个预算超过2000万的芯片研发项目------M项目。

对Z总的点滴认识:柔有余而刚不足。

3, M项目

从上述背景可知:

M项目有着浓厚的政治背景,是属于政治性的项目。

所谓政治性质的项目要求动静越大越好,成绩越突出越好,声势浩大、排场惊人,有足够的本钱供挥霍,目的是赚足政治资本。

而公司范围内的政治项目也有上述的特点,由于在公司的范围内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盈利问题,然而在稳定地位的前提下,盈利倒在其次。

这一切的前提是要选对一个好题目。

如果你要展示国家军力强劲,足够对付不安分的老百姓,那你就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搞一场震慑老百姓的大阅兵。

政治味道浓厚的项目一定要挑选个好题目才容易发挥。

不幸的是,T君选择了一个烂题目。

实际上他也别无选择,他只懂那么多,或者说他只有把握把那个东西做出来,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我估计当时他也拿不准。

他选择了一个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领域的某个小应用,但这个小的应用不意味着小投入。小意味着市场太小,希望太小!

一开始M项目就不被T君和Z总之外的任何人看好,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是行将灭亡的行业,而且这个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国内杀入这个市场的微电子公司已经超过十五家。前三强公司的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三家的份额已经占据市场的95%以上。而我们作为后起者优势并不明显。最关键的是这是这个行业正在萎缩。

权力斗争的需要压制了理性的声音,在一片反对声和质疑声中M项目最终得以立项。参与M项目的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他们来为这个项目工作乃是职责所系,并无任何个人激情所在。

更加糟糕的是T君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导致一开始就没有很好的团结反对派。来自反对派的反对和不满贯穿整个M项目研发过程。这种反对的声音成为M项目的一大灾难。

话说T君为何选择这个行将灭亡的领域呢?原因很简单,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T君在老东家26公司的时候曾参与设计过该领域的一款实验性芯片。注意,是参与,不是负责。

作为那个实验性项目的总负责人后来荣升26公司的部长,而郁郁不得志的T君被当作救世主来到了前雇主公司。

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行事作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集体利益的得失。中国人自古讲究你死我活,有你无我,没有共存共赢的意识。为了赢取 1万元的利益,他可以让集体蒙受100万的损失也在所不惜。

这个也反映了政治性项目的特点:不计成本、不计经济效益,一切为了斗争需要。

4, 救世主

  M项目的项目经理无疑就是救世主。

通过前文的介绍,大家知道,Z总是要改变自己在公司权力斗争中的颓势才下定决心搞M项目的。所以,很大程度上,M项目的总负责人T君要充当了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这样不管对副总还是对T君风险都很大,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

M项目成,Z总地位得以巩固,一举扭转颓势,可积累在公司的资本;T君必定是匡扶Z总的重臣,并将得以重用,引以为心腹,好处肯定少不了的。

M项目败,Z总地位必将岌岌可危,Z总负责的部门可能被裁掉,倾巢之下,岂有完卵!T君跟着一起完蛋。当然,T君倒霉不到哪去,引用T君原话“大不了再找个工作”。

说到底T君只是26公司的一个数字前端设计工程师,并无任何带领团队进行大规模项目实施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经验都没有。而能够将2000万的M项目交给这样的人,这里不得不感叹副总的魄力。

成败总是要有一个命题成立的,救世主的对立面就是催命鬼,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二值选择问题,非此即彼。一个耗资巨大却没有结果的项目怎么给公司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一个信服的交代呢?

所以,这个项目承担最大风险的还是Z总,他是真正的冤大头。

而对于长期无法出头的T君自然是好事,出人头地的机会终于来了。上有顶头老板强力支持,兜里有大把大把花不完的预算,手头有部门几乎无限制的人事招聘和使用权。

T君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或许他觉得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时机已经来了。

未来到底是怎么样子呢?只有天知道。

5, 团队

M项目由我前雇主公司和26公司微电子研究院联合开发。

参与M项目研发的项目组成员涉及到前雇主公司深圳、上海的研发部门和26公司深圳、南京研发部门。并且在各自的公司内部又涉及到公司内部的部门合作问题,各种厉害关系犬牙交错,纷繁芜杂。项目组成员最高峰达47人之多。

这是一个跨公司、多部门异地合作的典型案例。在合作的两个公司内部又按照不同的项目组织方式参与M项目。

M项目的这些特点决定这个项目的组织是典型的混合矩阵结构。公司五大研发部门的三个参与进M项目。这三个部门各有各的总监和职能经理。就依我所在的研发部门来说,它分为四大产品线和 四个研发平台,每个产品线有自己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下面还有隶属于产品线项目的项目经理。每个研发平台也都有自己的经理。四大产品线经理的顶头上市是产 品总监,四大研发平台经理的上司是研发总监。两个总监的上司是负责我所在的五大研发部门之一的Z总。然后部门还有自己的部门经理。

不知道您看明白了没有,如果您没看明白,恭喜你,你的理解力跟我差不多。说的简单点,这个项目存在一个很复杂的领导机制,处于最底层的员工一般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领导,这重多重领导机制的存在使得每个领导都能对下属员工分派工作、发号施令。

员工也是一种资源,由于同时多个项目的存在,争夺这种资源的内斗有时候会异常的激烈,当然有时候为了搞平衡也会拿小兵来祭刀。

在这种环境下,心灵太纯洁,很傻很天真是没办法活下去的。

公司我很好的一哥们说,他似乎患有人格分裂,属于双重人格。进了公司大门就想着怎么不被人挖坑活埋,然后想着怎么挖坑埋想埋自己的人。出了公司的大门,赶紧把这一套丢的远远的,率直的面对朋友,坦诚相见,喝酒吹牛,心理轻松的不得了。

6, 启动

在前雇主公司仅仅为M项目招聘了一名职业软件工程师的情况下,M项目就全面铺开了,不幸或者说幸运的是,那个孤独的软件工程师正是在下。我一个孤单的鸟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白天还是黑夜、周末还是周日的孤身为M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苦撑了将近七个月之久,直到新同事的到来。

这期间为什么没有新的软件工程师进来,我至今不大理解,据T君说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或许这也是实话。在这个非常看重出身和学历的公司,非名门闺秀基本没机会,我只是个特例而已。

7, 进度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潜力,T君在M项目进度计划书里面乐观的将项目的时间毫不负责的设定为5个月,以后的事实证明这比实际的项目时间整整少了9个月之久,实际的花费时间为14个月。

这种过度乐观而缺乏理性规划的举措,除了在项目初期给自己赢得一片赞誉之外无任何好处。不久的将来,项目的负责人就会感受到作茧自缚的切肤之痛了。

8,赌部门运

记得东乡平八郎跟俄国人打仗的时候,曾在旗舰上挂出Z字旗,并勉励全体参战皇军道“皇国兴废,在此一举,望全体将士奋勉努力”。然后开打,结果他打赢了。

后来的山本五十六如法炮制,在进攻珍珠港的时候也这么做,结果他也赢了。

他们赌的都是国运!

这下轮到赌部门的命运了(夸张了点)。

M项目无休止的延期耗尽了公司最高层的耐心,最后迫于公司最高层的强大压力,M项目实在不能在拖延下去,在明知存在bug的情况下悍然决定去投片。

在最高决策会议上,Z总的态度是“那就赌一把吧”。

这个决定是在少数高层会议之后做出的,估计可能是打算将来在软件中解决这些问题。

9, 众矢之的

自认为有老板强力的支持,T君做起事来有恃无恐,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找Z总……”。这种依靠更高上司的权威来实现自己对下属的有效管理的做法本来就很操蛋,这意味着T君管理能力的丧失或者根本就没什么管理能力。

T 君刻薄的压榨下属以迎合上司的欢心,这种做法终于得到了惊人的回报,研发团队中隶属前雇主公司的近20名同事居然全部跟T君闹翻,连T君亲自招聘的四名嫡 系也最终全部与其翻脸。您没看错,是全部,一个都没落下。我不才,工作将近6年,换过三个单位,第一次真实的见识到这种骇人听闻、众叛亲离的场面。项目经 理居然能够做到跟整个团队的所有人不合。

我潜意识里面认为公司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团体或者说帮派也行,说白了就是一帮人为了赚钱结合在一起, 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的优良作风,以攫取更多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内部再拉帮结派、派系林立也就不足为奇,大家本就是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然后在内部 因利益而形成更紧密的TEAM也没什么好说的。让我震惊的是T君居然能够做到让团队里面的所有人反对乃至反感他,实属不易,也算是一种本事了。

至此,T君在26公司的导师已经荣任微电子研究院的院长,比T君资历浅的人也都升任部长之职,而T君在26公司将近15年都不能出头,到被Z总挖过来的时候还是个数字前端设计工程师的原因我多少能够释然和理解了。

T君这种不合理的时间进度安排和毫无原则的做事风格成为了团队的毒药。

这个团队人人都在抱怨,人人都窝着一口烈火,人人都恨不得M项目赶紧死掉。

项目实施过程中,T君生病请假的那半个月是大家最快乐的时光。大家可以开玩笑而不必在意他是不是瞧瞧在背后监督你,大家可以随意的用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必听他絮絮叨叨的强迫你非得按照他的意图来做事。

10, T君语录

1)“这个项目就是练练手”

一个预算超过2000万的项目T君居然只是拿来练练手的,而且是在公开场合(Z总不在)带着微笑,很轻松的说出这种话。还是多次说出。此种心态负责整个项目焉有不败之理。

敢把2000万的项目交由这种人全权负责的人也算是人中极品。

2)“项目失败了,大不了再找份工作”

这是T君在M项目研发过程中遇到当时几乎是认为难以攻克的困难时说的。我很纳闷作为M项目的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灵魂人物,在项目遇到挫折的时候居然会跟下属讲这样的话。

在这种关头,T君作为总负责人不是鼓舞TEAM斗志,倒是带头瓦解大家的信心,真是奇了怪了。所以这款芯片最终能够基本实现既定功能我认为已经是很侥幸的了,已经算是死里逃生了。

3)“别跟我说xxx,我不懂xxx,我只要……”

T君这种句型贯穿项目的始终。

由于T君的知识面相当狭窄,仅仅懂数字前端设计,其余的软件,后端设计,物理实现,测试,中测,成测,产品化……都不了解,更没有接触过。不了解罢了,最关 键的是其不了解也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别人提的意见都是在找借口故意拉长时间,是在欺骗敷衍他。所以,一切以他的主观需求为主。

他认为怎么样就要怎么样。我亲自听到他安排一个毫无多媒体开发经验和开发资源的软件工程师要在一个陌生的硬件平台上三天时间内开发出一个流媒体播放器用于芯片的测试。回敬他的是那个软件工程师不屑和怒意的表情,以及一句不大但有力的回答“乱来”!

4)“xxx很简单,给你一天/三天时间完成”

说实在的,听到这种分配工作的话、见到这种分配工作的人我就就想立刻拿刀砍死他。再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未必容易,特别是相当然的认为简单的事情。

马拉松够简单的,你能去跑个世界冠军吗?

简单并不代表着容易实现。

这种人不经过任何评估,信口开河,自认为简单就意味这容易的思维害人不浅。

这是最垃圾的工作作风。我敬告其他兄弟,如果你的上司是这样的人你基本可以考虑走人了。

我建议的方法是不但教给手下技术,还详细讲授分析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入手等等。

对下属招而不教、杀而不教的上司都应该立即被K掉。他们的存在是制约公司发展的桎梏。

想起我在M项目刚展开工作的时候上面居然没有给我任何可用的资源。我所能得到的只是简单的要求我完成xxx任务的命令。

我两手空空,手里没有任何软硬件开发工具可供使用,也没有能够交流的人,一切平台软硬件都要我自己花钱,采用预先替公司垫付的方式购买。前后我一共垫付了9600多元。然后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公司财务部门报销。

我要首先完成任务啊!

即使这样,在我离职的时候T君还是认为我工作态度不好,不够积极,分配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最关键的是我不够乖,不够听他的话!

听到这些话我只能苦笑。

T君是那种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典范。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动辄延时89个月可以闭口不谈,而对别人在他规定的严苛时间点内推迟几天完成的任务吹毛求疵。

对这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人,是根本不需要作任何辩解的。

我对自己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我知道我不是T君满意的那种人。

我的整个软件团队也没有一个令T君满意的,他总是认为我们是一群阳奉阴违、能力低下的小人和笨蛋。

T君需要的是超人-Superman,或许只有超级赛亚人和奥特曼才符合要求,而我显然不是。我只是迷途中的一个小熊猫。

11, 惊魂72小时

投片的芯片回来之后,在邦定厂初步封装之后,回到公司实验室开始初步测试。

芯片研发有个72小时原则。即芯片出厂之后拿回到实验室进行初步测试,由于芯片投片前大部分核心软件已经研发完毕,所以初步测试的时候只需要运行软件来验证 芯片是否能够基本的正常工作。如果在72个小时内芯片还不能按照预期正常工作起来,表示这颗芯片有90%的可能性是一块石头了。

72小时后,这颗芯片还没有正常工作起来。

又是24个小时,26公司的研发团队全部到场,亲自找原因,毫无进展。

T君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了。

T君的嫡系弟子之一事后对我说,在26公司的实验室,72小时之后还没有查找到芯片起不来的原因,中午的时候26公司的人都休息了,T君一个人慌乱、孤独的呆坐着,脸色变的焦黄中透露着阴沉,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和惨淡。

最终解决了时钟问题,芯片总算起来了。

T君出了一口气,副总更是一颗心放下来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觉得值得高兴。

这仅仅是个小小的起点。

12, 致命bug

让人悲伤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暇的东西,芯片也是。

这颗芯片本身存在不少bug,不过都算不上最致命。

真正最致命的bug出现了。

单独销售这颗芯片没有任何意义,这个芯片的晶圆,微电子术语叫做die,要和公司研发的另外一颗芯片的die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方案,封装成为一个SiPSystem in Package),测试通过后才能上市销售。

这个是M项目研发的这颗芯片作为产品上市销售的必不可少的工程环节。

然而致命的问题是:

假设研发的这颗芯片为A,其他厂家用来与A作对比测试的同功能芯片为BC

假设公司研发的另外一颗芯片(需要和A封装在一起的那颗)为X,其他厂家设计的用来与X作对比测试的芯片为Y,按照以下组合封装为SiP后,则出现以下情况:

SiP1 = (A + X) = 失败;

SiP2 = (A + Y) = OK;

SiP3 = (B + X) = OK;

SiP4 = (B + Y) = OK;

SiP5 = (C + X) = OK;

SiP6 = (C + Y) = OK;

以上测试和验证结果说明了什么?

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芯片A可能存在设计问题, 芯片X也没有芯片Y设计的优秀。

然而,T君断然不认为是芯片存在问题。

芯片绝对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软件上、问题出在与这颗芯片协同工作的另外一颗芯片上、问题出在测试电路板的设计上……

总之,芯片完美无缺,问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与芯片无关。也即问题都是别人的,与T君不相干。

13, 屠虫之技

由于上述的bug一日不能解决就导致芯片无法量产,于是漫长的debug之路开始了。

总是有些人愿意追根溯源的找问题的根源的,在芯片的设计工程师都承认很大程度上是芯片设计的问题时,T君还毫不退让的坚持芯片没问题,总之,所有的问题都要从外部找原因,所有的问题都不能牵涉到芯片本身。

于是SiPdebug靠“试”来解决。您没看错,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而是靠原始社会的方法,那就是试,这也是我着重强调的。T君 的策略是,试试这样行不行、试试那样行不行;试试软件这么该行不行,试试电路板那么设计行不行,试试加个电阻、电容行不行……

无休无止的“试”……

虫终究没有被杀死,A + X = 失败。

那么换个路子吧!

14, A + Y = OK

这是个好办法。A+Y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虫子已经被消灭。

了解芯片设计的人知道,芯片研发固然成本很高,一旦量产则成本极低,石头的价格嘛,业内人士都知道。

然而这种折中方案却不得不设计自己研发的X芯片而需要高价购买其他公司设计的Y芯片整合进自己的方案。

这样的弊端是:

1)成本剧增,导致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2)容易被Y芯片的设计公司卡脖子;

3Y芯片的批量供货无任何保证;

然而,还能找到比这种方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这只是个权宜之计,路在哪呢?

15,软件的噩梦

了解芯片设计的人知道,芯片一经投片就不能修改,那么解决芯片bug的任务就要软件来承担。或者用软件来弥补芯片的缺陷,或者用软件来规避芯片的设计缺陷, 如果芯片设计的缺陷无法弥补和规避,那是天王老子也没办法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型的芯片公司会出一份勘误说明。说明这个芯片有哪些缺陷,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在使用的时候软硬件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那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等等,都会在文件内说明。

而国产的芯片一般都不会有这样的勘误文件,因为国产的芯片都是完美的,不存在缺陷,呵呵。

当这些任务要软件来实现的时候,软件工程师的压力就骤然增大。如上所述,很多问题是软件工程师无能为力的。对此,每到开会,T君的态度是软件工程师无法完成 交代的任务就是工作态度不好,工作能力不行。我就纳闷,人都是你招的,而且已经为项目工作超过半年,甚至快一年的时间,态度不好为什么早点不说;能力不行 为什么面试的时候让其加入公司?

如果这些人的工作态度不好,工作能力不行,那么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又在哪?

这些人无偿为公司加班已经很多了,他们放弃假期、放弃周末,每天熬到十点以后,已经很辛苦了!

在项目早期,当团队中有人主动申请要来承担整个项目软件开发中最复杂部分的任务时,这个意见被T君断然拒绝了。后来才得知,原来T君早就相中26公司一位他认为够格的软件高手。在T君的心中早就给这个高手占好了位置,让其来负责此任务。

可悲的是,那个T君心目中的高手仅仅来了一天就走人了,这可能是T君第一次伤心之至。但不用着急,这仅仅是第一次。

这些被T君视为无能之辈且工作态度又不端正的软件工程师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炼狱。

无休止的加班和无任何计划的代码变更笼罩在软件工程师的头上。

恭喜T君,消灭了最后让他给大家留点好印象的机会。

16,多余的人

在项目最关键的时候,第二位软件工程师加盟了,我甚为欣喜,总算有人来分忧了。

然而,让我大跌眼睛的是,这位软件工程师是个女的,硕士。微妙的是这位女工程师是产品经理介绍来的人,准确的说是产品经理朋友的老婆,是没有经过正常招聘流 程进来的软件工程师,是不写代码,不会debug,没听说过SoC,不知道总线为何物,看到焊接在PCB上面的IC惊奇万分的、有工作经验无任何开发经验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而且,她来自上海分公司,是来熟悉下项目,两周后就要回上海的。

我的职责是分配任务并带这个姐姐走进软件开发的神奇世界。

然而,这是一个压力非常大,进度要求非常高的项目研发,这样的项目菜鸟其实是慎入的,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

通过沟通我知道其懂C语言,这很好。我让其看一段测试程序,并试图让她对这个测试程序做出轻微的修改,以增强这个程序对芯片接口自动化测试。

姐姐增加了三行代码,其中一行是声明变量,一行是程序的函数调用,一行就是打印输出。编译器报错,编译无法通过,姐姐叫我过去帮忙解决。我认真看了那段代码 不下十遍,报错始终停留在声明变量的那一行,从编译环境的设置到编译器参数再到程序结构无不认真分析,居然始终编译不过。

现在,我对自己还算过得去的程序设计能力彻底怀疑了。

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的变量声明:

int i , j, k, 6stage;

我萌生了放弃带姐姐的想法。

这时,T君找到我说,这个姐姐是没有比较好的开发经验的,招她进来的目的就是作为一个项目秘书的角色,所以实质性的工作就不用安排了。

我不知道这个是T君的意思,还是产品经理的意思。

至此,我彻底放弃,我请姐姐看文档。

要知道一个顶着软件开发工程师头衔,拿着比深圳大多数软件开发工程师都要高的薪水的人居然职责是行使兼职秘书之职。而且在大家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个姐姐从不加班,下班走人,周末节假日也从不见人,在潜意识里面,根本就没有加班的概念。

在一个研发团队内部存在这样角色很容易败坏一个团队的作风、打击一个团队的士气。

一个特权和有闲人士在研发团队的存在就会导致整个团队战斗力的丧失。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卓有成效的leader和经理会安排12个人活宁愿10个人来完成的原因。

17, 另外多余的人

在姐姐回上海后不久,另外两个人加入了进来。

他们来自北大和中科院,均为硕士,他们是T君的嫡系,是T君缔造部门算法帝国的基石,还有一点,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生。

当然,他们的命运大同,进来之后没有什么可供他们研究,也没有人带他们进入状态。

这两个同事加入进来之后,被隔离在项目之外,他们的任务就是天天看技术文档,协议标准什么的。

这个真是奇闻。

不进入正在进行产品研发的研发团队,整天孤独的闭门造车,要知道他们研究的正是目前在做的产品啊。

芯片的算法26公司已经研发完毕,芯片也即将去流片。在项目人力严重不足,急需要人手来帮忙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这两位却被T君隔离保护起来,在温室里面专心研究已经被研发完毕的算法。

据一个哥们说,这是因为项目经理是暂时的,项目完成之后就没这个角色了,所以T君要把这两个人宝贝起来,免得卷进项目组,以后就抽不出来,自己免不了做光杆司令。

我操!

直到芯片流片回来,这两个人终于被T君放出来加入项目,这时,已经被宝贝了大半年来。进来的原因居然是“你们两个也进来吧,马上要入职答辩了,没实质性的工作不好说话”-引用T君的原话。

原来进入项目组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入职答辩。

两兄弟的结局:

一哥们继续看文档、标准,无休止的孤独研究,仍然没人带,没人交流!

另一哥们换岗转去做软件测试了。

18, 内外有别

T君来自26公司,而这个项目又是在T君的倡导下和26公司共同研发的,合作过程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很值得一说。

中国讲究过节送礼,每逢节日项目团队中26公司的人员是有精美礼品赠送的,而T君同一公司的兄弟们是没有任何礼物的。

公司的兄弟跟26的人一起出差,26的人住大床房,自己公司的人只能挤在经济房。

26的人出差回来由于累了可以直接回家休息,而公司的人则需要立即回实验室加班。而且由于26公司的人累了回家休息,本属于26公司人员的工作T君居然会命令让自己的手下去代为完成。

外场测试完毕,中午临近T君询问下26公司的人是否吃了饭再回去,答,不需要,即刻回去。对自己的人是不需求征求意见的,直接送到实验室继续干活。

法定节假日加班,T君郑重其事征求每个兄弟的意见,承诺按照法定加班工资支付,并将加班名单抄送给公司高层,让兄弟们误以为高层已经答应。全体兄弟加班去,结果是既不发加班薪水,也不能调休。这个事件彻底粉碎了T君的公信力和威信。自此,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胡说八道了。

这种内外之分的做法是中国政府一贯的行事方式,对外一个面孔,对内又是一个面孔。而且往往是“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19,权力的诱惑

项目研发验收完成之后,芯片进入产品化阶段。

按照公司流程,此时项目经理已经自动消失,这时的工作应当有产品经理负责,按照公司的职能化分也是这样设置的。

不知T君是出于兔死狗烹还是没过完玩弄权力的瘾,或者要出于要证明自己的存在,T君居然处心积虑的把产品经理职责范围的工作也自己揽过来。

这不免要和产品经理的职权发生冲突。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没有意识到抢到手的可能不是下金蛋的母鸡,而是烫手的山芋。

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产品经理岂是善茬,在EQT君根本没法跟产品经理相比。T君的弱点还在于对产品化一无所知,对市场更是没有任何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居然也敢去抢产品经理的地盘,真是无知者无畏!

产品经理早就看出了这个项目的巨大风险和潜在的危机。

这个时候有傻冒来主动背锅岂不是好事一桩。

产品经理主动的分权,于是这个项目的剩余大部分工作都落到了T君头上。

产品经理无疑是最希望这个项目完蛋人之一。

产品经理负责此系列芯片的产品线已经将近三年,业绩是一片芯片都没卖的出去,可在公司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这是什么?

我觉得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而在此芯片研发的前期已经有同领域市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商家陆续推出第三代芯片。前面说到在该市场上前三甲公司占据市场份额超过95%,其余的超过10家微电子公司分享剩余的不到%5的市场。

可悲的是,这是一个连山寨厂商都不愿意碰的烂角落。

产品经理又是一个职场的老手,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市场走向衰落,他应该最不希望这个项目成功。因为这个东西是即使技术上成功也注定在市场失败的玩意。

如果芯片研发成功而无法销售出去,产品经理的压力将非常大,他要为结果负全责。

不出所料的是,直到现在量产化的工作还没展开。

20,灵丹妙药

T君坚定不移的信仰之一是:加班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于是高强度的加班成了常态。

很难想象,我至0910月参与项目到10年十月居然没有错过一个应该过的法定节假日-我都在加班。如果非要严格来说,那就是10年的国庆节,惊魂的72小时已经过去,或许我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过了一个完整的国庆节。

所谓的双休日,在那段时间基本没有双休日的概念。

可悲的2010年。

我曾经连续几个月晚上加班到凌晨23点,然后由T君开车将奋战在实验室的我们一帮兄弟一个一个的送回家。那个时候觉得T君尚有可取之处。想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已经荡然无存。

M项目后来加入的成员也被迫过着这样一种生活:即某个问题不关你的事情,但只要芯片还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你也要加班到最晚,你也要节假日来加班,你也要周末来加班,哪怕你是在上网或者聊天,这就是T君追求的工作态度。

T君只有看到你坐在电脑前面,装出一副认真debug的样子,他内心深处才会有一种深深满足感和踏实感。

他对自己没有亲眼看到的东西永远不放心,事必躬亲。

当你工作的时候他会坐在你旁边像个监工一样一坐几个小时,因为他怕他不在的话你不老实干活。

无休止和毫无道理的加班、人盯人的战术是T君最拿手的灵丹妙言。

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项目管理被抛掷脑后,整个项目充斥着人治和混乱。

昨天可能分配一项颇具难度的任务,第二天就会被新的任务取代。

随意性把项目成员的工作搞的支离破碎。这些都是T君最擅长的。

21, 第一个离开的人

TWT的嫡系之一,硕士,哈工大微电子专业毕业,他是最早离开项目团队的人。在项目即将结束的时候,TW离开公司加入了F7

TW的职责是修理坏掉的PCB板,顺便帮别人焊接元器件。

TW是非常听话、任劳任怨,甚至任骂的人,深受T君的喜爱。

TW在不声不响中就找到新东家并办理了离职手续。

  TW的离开深深伤害了T君的心。这应该是T君第二次伤心之至了吧!

我觉得,一个人留不留得下来是用人部门的责任。没有合适的位置,而且对公司也没有像样的损失,让人家离开是道德的;赖着不走反而显着人品有问题。但反过来说,不给人家合适的位置,还期望人家能长久的留下来,那只有赖皮脸的人才会满不在乎地活得很好。

人,还得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正路。

22, 产品化

T君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仅仅了解数字前端设计(占据整个IC设计流程的十分之一)的他更没接触过产品化过程中复杂的局面。而他却选择了不仅全权负责整个芯片的项目研发,更是全权负责芯片的产品化过程。

显然T君不是沟通高手,更不懂的任何有效的管理之道,甚至在与人相处和待人接物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他呆在了并不适合他的地方,承担着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分量的责任和压力。这种局面是他一手造成的,没有人逼迫他。

  T君的最佳位置应该是个数字电路前端设计专家,走技术专家路线而不应该摆在这个不适合他的位置上搞管理。

  产品化的过程一塌糊涂,除了要领导原先项目组继续debug,还要跟新的部门、新的团队、新的人打交道,扯皮,推卸责任……

  没有人愿意听T君的,有人甚至根本就不甩他。

  停滞,毫无进展。

23, 光环下的忧郁

  M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

对于这颗象征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芯片,其有几项重大指标也是可圈可点的。

正是这几个可圈可点的亮点掩盖了芯片的重大缺陷。

部门高层被这些表面的现象弄混了头脑,居然兴高采烈的为这颗芯片申请了公司的最高奖项-公司年度科技进步奖。更诡异的是这样的一颗片子居然被最高层批准获奖。

得奖是好事,起码大家都有一笔项目奖金。

然而,好景不长。

一个悲观的消息被得到确认,一直以来被公司寄予厚望,认为是公司未来主要利润增长点的另外一个重大项目遭到致命挫折。

此刻,笼罩在刺目光环下,获得荣耀的M项目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不二选择。既然获得公司最高奖项、拥有这么完美无暇、技术先进的产品,那么,公司新年度的利润增长点和销售重点毫无疑问的压在M项目上了。

泡泡吹的太漂亮了,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才显示出自己的脆弱!

当公司的最高层那强悍的领导人将这种意思传达给部门的高层时,我想,没有人会再想得起曾经让自己迷恋的荣耀了。

怎么办?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

那个散发着刺眼光芒的年度科技进步奖更像一个挖好埋人的坑,等着某些人往里面跳。

花了这么多的钱,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获取了这么大的成功,是需要给公司董事会一个交代的!毕竟这家股份制公司的最高层还有更加强势的人物,一手遮天的人还轮不到......


24,出路

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找不到M项目的出路,为M项目我也快葬送自己的出路了,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公司的项目经理要求一定是微电子相关专业的硕士以上文凭,并且至少5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些条件是最基本要求,没这些连玩游戏的资格都不具备,这些我都不适合。做到项目的软件开发代表或许就是我在这的极限,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我也不想在我根本就不看好的产品研发项目上面耗费时间,我已经耗费不少时间了,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我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感谢公司激烈的政治环境,让刚入职时傻B一样的我现今成熟了许多。

感谢Z总,让我明白TUPhD也是常人。

感谢T君,你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面,从你身上我学到了怎么避免把一个项目搞砸。

让现在同样身为产品研发项目经理的我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重蹈您的覆辙。如果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您将居功甚伟,谢谢您!

No comments:

Labels

Followers